看着苗一成和刘国栋的背影,苗粟粟无奈地叹了一口气,虽然“合作伙伴”跑了,但东西还得卖。
她决定主动出击,寻找潜在客户。走走停停间苗粟粟看到了供销社,本着知己知彼的想法走了进去。
不得不说,供销社里卖的东西可真全啊!
小到铅笔橡皮,大到床单被褥,简直应有尽有。
如果不是生活不太顺,她还是挺喜欢这个年代的,民风淳朴、作风优良。
单论时代,她对这里充满了好感。
“小姑娘,你再问问吧,没准还有呢。”一个中年妇女在柜台前恳求道。
“没有没有,不买就起开。”售货员不耐烦的摆摆手,不再理会。
只剩那名中年妇女不住的央求:“我儿媳妇刚生了孩子,就想吃点好的补补身体,麻烦你再问问吧。”
但售货员却并没有回话,而是自顾自地和旁边的人聊起了天。
妇女摇摇头,长叹一口气,失落的向外走去。
目睹了全过程的苗粟粟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。
假装亲昵的抱住妇女的胳膊,低声问道:“大姨,我这有鸡蛋糕你要不要?”
“鸡蛋糕!”妇女激动地说道,又意识到不对连忙低下头小声问道:“你真有鸡蛋糕?”
“今儿早上才做出来的。”苗粟粟抬抬胳膊,示意篮子里面就是。
“跟我来。”大姨谨慎的拉着苗粟粟走到一条没人的胡同里。
这才放心地问道:“小姑娘,你有多少鸡蛋糕?卖多少钱?”
早在供销社打听清楚的苗粟粟一点也不慌张,从容地回答道:“大姨,我这一共是四斤,一块五一斤,要是有多余的粮票布票啥的还能再便宜点。”
“这……”听到价格的大姨略显迟疑了,毕竟苗粟粟属于个人买卖,没有供销社那么有权威,价格也并不便宜。
“我这边还有一些切剩下的边角料,您可以先尝尝。”苗粟粟一听这语气就知道了,不慌不忙地提出先尝后买策略。
这主意好啊,大姨一下就答应了。这个年代一点食物都是珍贵的,谁会无缘无故让你先尝一口啊,更何况鸡蛋糕这种稀奇玩意儿。
掀开篮子上的棉布,一股浓郁香甜的味道传到大姨的鼻子里:“你这鸡蛋糕可真香啊。”
“可不是嘛,这都是用的咱自己家产的鸡蛋,老树上摘的新鲜蜂蜜,和上白面又刷上豆油,到现在还热乎着呢。”苗粟粟给大姨递过一块边角料,嘴上说着临时想好的推荐语。
“真软啊,尝着比供销社里头卖的还好吃,我都舍不得咽下去。”接过那块鸡蛋糕,大姨咬了一口夸赞道。
没等苗粟粟开口又说道:“给我来一斤半,带回去叫我儿媳妇好好补补,也叫我家老头子尝尝这好东西。”
“好嘞!”苗粟粟利落的用油纸打包鸡蛋糕:“一斤半,一共是两块两毛五分钱。”
“行,我给你拿钱。”大姨把剩下的鸡蛋糕塞进嘴里,拍拍手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。
里三层外三层的解开,数出正好的钱递给苗粟粟:“正好,你数数。”
“谢谢您,吃好再来。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看着手里的几张纸币,苗粟粟简直乐开了花。
虽然不多,但这可是她挣到的第一钱。
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出胡同,大姨急着回家,而苗粟粟则开始寻找下一位顾客。
虽然大街上人来人往,但单看脸也无法判断人家会不会买,于是苗粟粟决定先随便逛逛。
苗粟粟溜溜达达的闲逛着,欣赏着独属于这个年代的人文风景。
这个年代没有个人经营的铺子,什么国营饭店、供销社、裁缝店……全都是公家的。
谁家里要是有个在供销社工作的亲戚,那可是十分荣耀的事。
那时候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老子下了儿子上,可以说是铁饭碗了。
这么溜达到街尾,苗粟粟看见一个电影院,门口大多是年轻的小情侣。
“丽华,丽华,你听我解释。”青年追在一个年轻姑娘身后焦急的说道。
“哼,连票都没买到,还说要请我来看电影。”名叫丽华的姑娘站在路边愤愤的说道。
“我没想到今天人这么多,明天,明天我一定能买到。”赵勇保证道。
“今天我已经和小姐妹说好了会给她们带汽水回去,现在怎么办?”刘丽华拒绝道: “我以后再也不会和你出来了。”
赵勇急得直挠头,蹲在地上直叹气。
刘丽华看着赵勇这个样子,转身就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