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,作者巴山蜀水550把人物、场景写活了,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小说主人公是李世民窦建德,《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》这本历史古代 小说目前连载中,最新章节第26章,写了170493字!
完整版的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小说在哪里可以免费读到?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二、绝处现生机昔日歌舞升平,喧哗鼎沸的大都会洛阳城已面貌全非。人们已经看不到店铺商贾吆喝,茶房老叟唠嗑,歌馆丝竹声声,舞楼长袖飘绸的繁华景象。举目望去,俨然就像是走进人间地狱。街道上,血迹斑斑,衣物乱…
《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夏军中军大帐,文武官员躬身而立。窦建德气得把酒碗猛摔在地上,指着跪在帐前满脸血污的夏军牙将狂喊一声:“5000军马打不过数百名唐兵,损兵折将,实乃我夏军奇耻大辱,羞煞本王。”牙将禀道:“李世民武功高强,戏弄我等如耍猴一般,只带了几个亲兵,见我大军赶去,不但不打马回走,反而主动与殷秋将军对战,只几个回合就把殷秋将军打下马来,又用言辞激怒殷秋、石瓒将军,引我们中了埋伏,才有如此惨败。”窦建德气恼地在桌上锤了一拳,破口大骂:“李世民这竖子也太嚣张了,我不攻他,反而先来攻我。刘黑闼将军,马上率5万兵马,到虎牢关叫阵,给他点颜色看看!”刘黑闼出列领命:“我正想去会他。我就不信这小子长有三头六臂!”他拿起大刀,转身便往营帐外面走。窦建德又马上叫住:“慢!容我再考虑。”窦建德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主帅,狂怒之后,冷静一想,打了多年仗,岂有主帅带几个兵到敌军大营挑战之理?李世民猛将众多,为何要亲自出马?该不会是李世民有什么图谋,想激我出战?我这样贸然进攻,岂不中他圈套?断不可冲动,还是慎重为好。中书刘斌也禀道: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小战失利,大王不可气恼。李世民敢单枪匹马亲临我大营挑战,确实胆气冲天。不过,此战也看得出一些玄机。自古哪有君王单枪匹马向敌大营挑战的先例,我看他此战意图不是在消灭多少敌人,而是在通过自己的英勇显示威风,使唐军认为我们的10多万大军并不足惧,真正的动机是在为他的军士们鼓劲。反过来也可看出,他们的军士底气不足,军心不稳,身为将帅者才会冒如此弥天大险。”精通变异之术、得到高人点化的刘斌,早已习惯剥开事物表面,通过行动产生的结果反过去看清对手动机的思维方法。他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,目的是提醒窦建德,通过此败局,可以反过去看到对手的弱点。窦建德悟性极高,听刘斌这一点拨,觉得在理,不再恼,点头道:“中书大人言之有理。”一军士呈上书信:“夏王,李世民派人送信给你。”窦建德拆开书信细看。夏王明鉴:山西河北这片区域,早就是我的领土,却被你侵占,考虑到淮安事变,你归还了我大唐公主,所以大家敞开心怀,尽量消除以前的不满,这些过去的恩怨就不再提了。王世充放下脸面,低三下四,与你修好,此人反复无常,眼看要灭亡了,便以甜言蜜语引诱你,使你率领大军前来辅助他。你耗费大量的金钱,劳师远袭,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今天前锋相遇交战,你的大军一触即溃。你屯军于虎牢关的郊野,却不敢来攻打,岂不羞愧?既无能力打通关隘,前去救援苟延残喘的王世充,何不罢却刀兵,回到河北去?若不听从我的劝告,恐怕一世英名将会毁誉虎牢关下,到时候追悔莫及阿!大唐 李世民笔窦建德看完这封明显是在讥讽他的信,脸有怒色,继后又哈哈一笑:“李世民想激我攻关,如此雕虫小技安能瞒我。”随手将信件递给中书刘斌过目。刘斌看完信件,点头赞同:“李世民确有此意。不过,现在的局面与我们当初的设想不一样。当初我们认为李世民围攻洛阳8个月之久,洛阳的王世充危在旦夕,李世民也人困马乏,北有突厥侵扰,绝没有可能得到援兵。此时出兵,正是时候。殊不知李世民居然有那么多兵马奔赴虎牢关拒我,完全出乎预料。李世民凭险拒守,易守难攻,需要重新考虑应对措施。”谋士凌敬觉得,至今为止,我们接收的都是间接信息,在没弄清楚对手真实情况之前,最好不要轻率下结论,便建议道:“我军方到,唐军本该防守却主动出击,可见唐军统帅思路灵活,攻击型战术风格与他的一贯表现相吻合。这种打仗不墨守成规,瞪着一双贼眼专门寻找对手弱点伺机进攻的人最难对付。现在的当务之急,尽快搞清楚双方势态,地理环境,兵力部署等。只有搞清这些问题,才好确定我们下一步怎样与对手交锋。”左仆射齐善行赞同道:“言之有理。兵多有兵多的打法,兵少有兵少的打法。在未确定对方实力之前,我们不能贸然进兵。我等理当尽快搞清楚对手的实力才是。”窦建德点头赞同,其实,即便大家不说,自己也是这样想的。说走就走,他扫了一眼群臣,手一挥:“走,一起去虎牢关看看再议。”众文武官员跟着窦建德走出中军大帐。汜水河边,为显示军威,炫耀实力,窦建德头戴金盔,身披闪亮的黄金铠甲,率领5千骑兵,5万步兵,浩浩荡荡开过来,摆开阵势,隔岸观望虎牢关。虎牢关与汜水河相隔只有两箭之地,关上人员的活动看得真切。抬眼望去,虎牢关上,旌旗招展,幡旆飘飞,兵士精神抖擞,持枪而立。主城楼开阔处,身披黄金铠甲的秦王李世民正在与众将举杯畅饮,不时仰天大笑,一点没把城下数万夏军放在眼里。再往下看,虎牢关城门大开,没有军士守卫。城墙脚下,到汜水河的开阔地上,布满了唐军煮饭的炉灶。炉灶沿着河岸一直延伸到很远,看不到尽头。到处乱扔着士兵活动后扔下的杂物,不远处一望无边的青草坪,尽是被马践踏伏地的野草。再往虎牢关背后的云空望去,云空中升起黑压压的一片烟尘。城内不时传来士兵操练隆隆的战鼓声和呐喊声。细看那虎牢关怎见得险要,有诗云:巍巍屏障东西断,北入黄河南倚山。关门封闭千军阻,欲过留魂作买单。汜水河对岸几十米远,一个唐军将领率领几十名唐军士兵在河岸戏谑,有的在追逐打闹,有的仰天晒太阳,有的头顶着地玩倒立,有的在梳理战马。战马悠闲自得地吃着青草,俨然是在嬉戏玩耍,全然不把河对岸铺天盖地的窦建德大军放在眼里。刘斌捋着胡须,指着对岸隔两箭之地的关门,又顺着关门城垣一直指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,对窦建德说:“我云游天下时,经过此关去洛阳白马寺拜访高僧,对这一带地形比较熟。这虎牢关虽然高不过五六丈,但与其它关隘相比有个特点:南面绵延几十里直到嵩山,北面绵延几里地一直延伸到黄河,只有一道关门可以通过,所以自古有泥丸封关之说。意思是关门一闭很容易固守,没有其它空隙可钻。”说到这里,他停顿了一下,又继续道:“当年决定汉楚兴亡的成皋之战,就发生在这里。那汉高祖先是采用心理战,把虎牢关的守将激怒出战,夺得了虎牢关。待项羽赶来时,又坚守不战达数月之久,直到把项羽拖疲拖垮,汉高祖再伺机反攻,垓下之围,力拔山兮的一代英豪项羽以乌江自刎的悲壮结局退出历史舞台。历史可鉴,我等千万别在这虎牢关折戟沉沙,重蹈楚霸王的覆辙。”窦建德第一次来到这里,听了刘斌的介绍,频频点头。他的眼光东望西看,时而看天空中的烟尘,时而望虎牢关的城墙,时而又看散布在旷野上的灶坑,时而又望河对岸悠闲自得目中无人的唐军士兵,一脸的疑虑。观察片刻,他对刘斌说:“从炉灶分布和马蹄踏青场面和唐军生火做饭的烟尘来看,10万军马倒也不虚。问题是,李世民哪里冒出这么多军马?”刘斌不以为然地说:“孙子曰:虚则实之,实则虚之。会不会是李世民耍花招,守关的军士实际上并不多,故弄玄虚吓唬我们?如果他真有10万兵马,为何要在我们面前显山露水?他难道不可以在关内生火做饭,偏要在这河滩埋灶,这么多炉灶明摆着就是做给我们看的。”窦建德率军打仗多年,也颇有心得。他摇摇头道:“虽说如此,但兵法也不能死板硬套。打仗千变万化,面对强大的对手,根据战略意图的需要,有时候要虚则实之,有时候则要实则实之。有实力就要显示出来,阴谋阳谋双管齐下,正所谓不战屈人之兵。对手不敢轻举妄动,就实现了李世民的战略意图——要吗引诱我攻关,造成大量伤亡,打击我的锐气;要吗把我阻碍虎牢关下,目的是拖延时间,时间一久,必然困死洛阳城的王世充,他的战略目标就实现了。他10万大军沿河埋灶,分明就是在向我显示实力,使我不敢冒然攻关。此举乃示强以屈人也。”凌敬仔细思考后认为,我军面对的是两种矛盾的信息。从沿河的炉灶和马匹践踏的野草,和老百姓众口一词的说法来看,对手有10万大军据守虎牢关。可是,从关上唐军的分布密度来看,明显看得出远远低于这个数字。如果按照夏王的说法,唐军是在示强以屈人,就应该示强得更彻底——在城垣上分布同样数量的军力,岂不更说明问题吗?所以,他估计对手是在故弄玄虚,但又不好与夏王抬杠,便说出了试探对手虚实,一种很实在的解决问题办法:“不管是虚则实之,还是实则实之,一时都难以确定。攻打一番就清楚了。自古攻城破关,皆宜三军初到,锐气正盛之时,鼓噪呐喊,一拥而上方为上策。如果拖延时日,军士锐气尽失,再行强攻,定难攻克。”刘斌也觉得,三国时诸葛恪攻打新城,就是被守将张特采用拖延战术,旷日持久,结果大败而归。他赞同凌敬的建议:“凌祭酒言之有理。以老臣之见,也可投石问路,莫如派几万大军轮番强攻,真金烈火,李世民军力如何自然见分晓。”窦建德认为,既然这虎牢关城垣绵延数十里,唯有一道关门,无懈可击,那么多唐军居高临下,以弓箭滚木擂石击之,岂能轻易攻破?他摇头道:“我们原计划是与王世充在洛阳城下合击唐军,没想过要打攻坚战,也没带攻关所必须的攀城云梯、抛石机、破城门的撞车、火硝硫磺等易燃器材,那么高的城垣如何攀上去?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白白让那么多军士命丧城下,本王于心不忍。我军还是以智取为上策。”其实,在窦建德的心中,不想采取强攻,是有他的道理。一方面,确实没有携带充足的攻关器械,攻关难度太大,让大量的士兵丧生于虎牢关下,将会破坏他的预定战略计划。再则,他们此来表面上是来夹击洛阳城下的唐军,实乃一石二鸟,想趁此大好机会,与王世充夹击消灭了围攻洛阳城下的唐军后,顺势将奄奄一息的王世充也灭掉。为何要带10多万大军前来,就是考虑到一举扫灭二雄,要有足够的兵力。原计划中并没有想到会在虎牢关前与李世民遭遇。如果在这里与李世民厮打,即便能够闯关过阵,还没到洛阳城下,军力就损伤过大,再与洛阳城的王世充合击剿灭洛阳城下的唐军,又要损失许多兵马。没有充足的实力,要想再顺势灭掉王世充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,所以,他必须保存实力。但由于他的后面不远处,有前来向他请求救兵的王世充的侄儿王婉跟随,自然不好将此用心公开。他向刘斌暗示了一下,刘斌会意,策马与他沿着汜水河岸前行十几步远,窦建德见远离了王婉后,把嘴巴附在刘斌耳前将自己的担忧告知。刘斌觉得主帅不采取强攻,尽可能避免伤亡的意图确实在理,点头表示赞同。身边的大将刘黑闼见主帅犹豫不决,觉得有点反常:为何攻城掠地一向敢打敢冲的主帅一反常态,变得小心谨慎?在他看来,虽然自己是一介武夫,但征战多年,这点军事常识还是知道的:智取只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为首选,现在是敌弱我强,大兵压境,正当强攻为上,势如破竹,为何要这等婆婆妈妈的?早已沉不住气的他,挥着手中的大刀火气冲冲地大声嚷道:“我看他是在效仿诸葛亮唱空城计,我先率一队军马去,把河岸的唐军俘虏过来问清虚实。我以前与唐军多次交锋,屡屡获胜,我就不信他能阻挡我10多万大军过关。”窦建德已看出这是李世民的诱兵之计,摇头道:“不可逞勇。你看虎牢关城门大开,没有兵士把守,这都是假像,城垣上军士不多,实乃故意偃旗息鼓,实则虚之。那河岸上的士兵明摆着在引诱你,这是李世民设套让你往里钻。待你军马兵临城下,城上突然万箭齐发,且不白送了将军性命。殷秋、石瓒二位将军就是这样一气之下误入虎口的,断不可再冒然进兵。”窦建德话音刚刚落,河对岸戏耍的唐军,在白仕让的带领下,突然齐声高喊:“素闻夏军战将勇猛,今日一见,却尽是些胆小如鼠之辈。如此鸡猫鹅狗之徒,也配来与我大唐勇不可挡的玄甲军交手?既然大兵压境,何不披挂上阵,与我较量一番,如此迟疑不决,如何救得了王世充?不如返回河北驱牛赶马、卖瓜种田供养老娘算了……”唐军士兵反复喊着这几句话,却惹恼了那性急的刘黑闼,但见他双眼冒火,双腿一夹,也不请示,挥刀径直往汜水河冲去。那河水不深,只齐马腿,溅起一路水花。俗话说,大将出巢,地动山摇。刘黑闼的部下见大将已冲锋在前,岂有袖手旁观之理,跟着就涌出了好几千骑兵,纷纷扑向汜水河对岸。河对岸的唐军士兵见刘黑闼挥刀呐喊猛冲过来,怎见得英勇?有诗为证:气势如虎快如风,大刀闪亮耀苍穹。欲慕当年张飞猛,可觑今日黑闼公!那刘黑闼纵马过河,大有猛虎扑羊之势,惊得对岸戏耍的唐兵一个个翻身上马,打马急回,直奔虎牢关门而去。率先过河的刘黑闼一路狂喊、挥刀直追。几十名唐军纷纷跑进城门,城门却无人关闭。刘黑闼追到关门口,虽然有些莽撞却也不傻,知道里面有伏兵,也不敢往里钻。后面的骑兵赶到时,前面突然立定,后面勒马不住,几千骑兵在虎牢关下拥挤成团。突然城墙上战鼓擂动,号角震天,人头瓒动,喊声大作,霎那间,滚石下落,弩标乱飞,箭矢如雨,投枪飞掷。虎牢关下顿时血流飞溅、惨叫声四起,转眼间已有几百军士被打下马来。刘黑闼冲在最前面,一时被后面的军马堵住脱不开身,只好抡起大刀旋转,抵挡飞来的箭矢,口中急叫“退军、退军!”稍一松懈,一支箭“嗖”地一声射来,正中刘黑闼头盔。惊得刘黑闼大吼一声,自知久留必死,也顾不得落荒而逃有失英雄脸面,慌忙勒马转身,纵马跃起,一路吆喝着闯开马群,竟得了个冲锋在最前面,逃跑也是在最前面的双优名次。待到夏兵尽数撤过汜水河岸时,士兵已死伤几百人。虎牢关下的旷野上,尽是受伤哭喊的夏兵和乱跑的马匹。窦建德望着狼狈而归的刘黑闼,气得指着刘黑闼责备道:“你个蠢牛,我料定有埋伏,尔等不信。那虎牢关门大开,明摆着就是要诱你上钩,你却如此鲁莽,幸好没追进关去。以后不得擅自出战。”说完,颇怀爱惜之情地伸手为刘黑闼拔下头盔上插着的箭秆,口气转而温和下来:“险些折我一员爱将。”刘黑闼接过箭,恼怒地折成两段,扔在地上,指着虎牢关大骂:“李世民,无耻小儿,缩头乌龟,吾势必擒你!”仔细看时,那虎牢关城垣上转眼又变得鸦雀无声,不见一个人影,恰似空城一般。刘黑闼觉得受了愚弄,恼怒地喉道:“这打得什么仗,像遇着鬼似的,转眼人都不见。”窦建德自我安慰道:“折了些兵马也好,权当投石问路。了解了李世民神出鬼没的战术风格,以后务要小心。”刘斌深有感触地说:“世传李世民诡诈过人,用兵不落俗套,叫人摸不着头脑,今日领教,名不虚传。看来,与李世民对阵不可逞强,确实应在智谋上下功夫!”窦建德认同。很显然,我方优势在于广阔的原野上摆开战阵,以强凌弱,一鼓作气消灭敌人。李世民深知这一点,故根本不会与我们摆开阵势对打。他的战略就是凭险拒守。窦建德马上响应刘斌的话:“中书言之有理,我们要把心思放在既能突破他的防守,又不能付出太大的伤亡这方面下功夫。绝不能死打硬拼。”凌敬见夏王否决了自己马上实施强攻的建议,只好又从另一个方面提醒夏王道:“我以为,如果暂时不攻关的话,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唐军的兵力状况搞清楚,才好制定相应的战术。”窦建德也觉得凌敬的建议有道理,点头道:“得派精细之人,设法混进虎牢关去打探清楚。”正在这时,大家发现,从北面三三两两走来几十个老百姓,沿着虎牢关城垣,径直往虎牢关们走近去,里面竟没有兵士阻拦。大家真觉得奇怪,留心观察。一牙将骑马前来禀报:“禀报大王,我们抓到几十个从牛口过来的乡民,他们要前去虎牢关投唐军,是不是全部杀掉?”窦建德觉得此提议甚是荒唐,马上制止道:“不可。我向来对百姓宽厚为怀,且可滥杀无辜。把他们全放了。”听牙将禀报后,刘斌明白了那些三三两两进虎牢关的乡民是干什么去了,脸露喜色,这不是一个用‘间’的大好机会吗?他马上制止道:“且慢,把他们带上来,我要好生问问。”窦建德见刘斌如此重视抓到的乡民,料到刘斌有打算了,赞同道:“中书言之有理,快去带来。”牙将打马离去,不一会儿,带来几十个乡民。窦建德看着走过来的一群乡民,眼睛一亮,指着其中一个领头的说:“你不是昨天那个卖糖葫芦的吗,昨天还怨声载道,埋怨唐军占据虎牢误了你的生意,怎么今天又要去投唐军?”领头的乡民乃唐军大将王君郭所扮。他从身上掏出薛收给他的告示拿在手中,禀道:“夏王不知,李世民贴下招兵告示,临时招募兵勇,只要当兵3个月就可解甲归田,凡是加入唐军者,除吃喝包干,3个月还给30两银子,我们做小生意,一年到头起早摸黑,还挣不了这么多,如此好事,且有不干之理,所以乡民争着当兵。我兄弟王小二在兴洛仓做小买卖,先加入了唐军,又回家给我报信,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白花花的银两为何不赚,便约了这么些乡民结伴前来投军,没想到被大王捉住了。请大王开恩放我们回家,我们不去就是了。”窦建德示意侍卫接过告示。侍卫从乡民手中接过告示,传递给窦建德。窦建德看告示:秦王李世民布告洛阳、堰师、温县、巩县、荥阳等诸地百姓,今我大唐军队急需招募临时兵勇守卫虎牢关,凡愿加入者,3个月可获饷银30两,时间一到,愿意继续留在军中则留,不愿留可解甲归田。本王以诚信仁义取信天下,决不食言。大唐秦王李世民 印鉴看罢招兵告示,窦建德眼睛一亮,对身边的刘斌说:“李世民的10万军马居然是这样临时补充的。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这小子情急之中使出这等伎俩,花大把银子鼓动乡民当兵,果然聪明!”旁边的猛将刘黑闼“扑哧”一声笑:“临时招募乡兵打仗,岂非儿戏?这个情报对我们很有用,说明李世民虽然有众多的兵马守虎牢关,但战斗力并不强。这等临时招来的乌合之众怎能经得住我13万大军的攻击?何况我们还有1万骑兵,只要在这虎牢关下摆开战阵,骑兵在前,步兵在后,一阵猛冲,管教他鬼哭狼嚎般四处溃逃。”听刘黑闼说夏军有13万军马,与原来听说的10万差距甚大,扮作卖糖葫芦的王君郭和王小二脸露诧异之色。窦建德摇头道:“不可轻敌。你别小看这些新募乡民。虽是乌合之众,摆开阵势两军对打,定打不过我征战多年的军队,可稍微训练后,据守关隘还是不可小觑。”刘斌看罢招兵告示,也“嘿嘿嘿”地发出冷笑:“这李世民谋别人所不能谋,确实有过人之处。不过,虽然搞清楚了李世民的兵员来路,但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李世民的军种搭配、军事部署,以便我们好对症下药。”窦建德觉得刘斌考虑周到,点头道:“正是。”扮着卖糖葫芦的王君郭请求道:“夏王,我们百姓素问夏王仁慈,犹如当年夏禹王在世,你就放了我们吧。”众乡民也齐声哀求道:“夏王慈悲,放了我们吧,我们不去投唐军就是了。”一边说,一边不停地作揖。窦建德和蔼地对乡民说:“我不杀你们,放你们回去。老百姓嘛,不就是为赚几个银两养家糊口吗。不过,我断了你们的财路,本王也于心不忍,这样吧,每人给2两银子,就算是我对你们的一点补偿,领了银子回去吧。记住啊,别忘了叫你们的乡邻不要去投唐军,我们的大军很快就要攻克虎牢关了,为了几十两银子去送死不值。”众乡民听说夏王不但不杀,要放自己回去,还要给2两银子,满心欢喜,感激万分,连连磕头作揖,赞扬窦建德是“夏禹在世,文王复生”。军士端来银子,乡民拿了银子,欢天喜地,连声赞扬夏王仁慈,说说笑笑离去了。王琬不解地说:“夏王实在仁慈,抓到投敌乡民,不杀、放了也就罢了,还要给银两,且不过于宽厚?”刘斌觉得王琬的话有失偏颇,纠正道:“王将军此言差也。自古大德大贤,皆以仁义治天下。王者,头顶天,脚踏地,胸怀一横代表民。如果君王胸中没有百姓,也就失去了支撑天的基础,天就会塌下来。且不闻当年司马懿有‘笼络人心’的妙语吗?古往今来,奸雄暴君者,皆高高乎万民之上,欺世耍横,自以为能主宰世界,享乐腐化、贪得无厌,殊不知到头来天怨人怒,群情汹汹,义士登高一呼,皆尽像大浪淘沙,被万民唾弃。唯有那懂得民可载舟,也可覆舟的君王,才惧怕百姓,念念不忘施惠于民,由此而获得老百姓拥戴。正所谓:品行不端的君王巧取豪夺,搜刮天下为已有;贤明的君王则造福黎民、乐善好施。圣人云:君子怀德,小民怀惠。今夏王损失几百银子施惠于民,讨得百姓欢心,传扬开去,这收买的民心岂止几百银两能计价。我军何能平河北、定山东,人气愈来愈旺,百姓望风来归,与夏王的仁爱宽厚闻名天下分不开,这正是夏王与诸多群雄不同之处。”王琬觉得刘斌的话言之有理,点头认可。王君郭和王小二拿了银子正要离去,刘斌突然叫住:“且慢,本官有事交代。你叫甚名字,我好称呼你。”王君郭心中一惊,以为刘斌已看出破绽,本能地往后退了两步,以防不测。听刘斌问他叫什么名字后,方知虚惊了一场。他显得有些憨厚地说:“俺姓王,昨天大人你也看见了,是卖糖葫芦的。大人你就叫俺王葫芦吧。”要了解敌方军情,只要有机会的话,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用“间”。刘斌敷在窦建德耳朵前耳语:“正好利用他带我们的细作去投唐军,混进关去后好打探虚实。”窦建德频频点头。刘斌笑嘻嘻地对卖糖葫芦的说:“好,就叫你王葫芦。大王有事相托,你俩明日带我们两个兄弟也去唐军入伙怎么样,大王有重赏。每人赏你们100两银子。比你们去当兵还赚得多。”王葫芦明白了刘斌的意思,满脸是笑,却假装胡涂道:“大人,我们投唐军是混银子,你的部下投唐军又为何。”刘斌不便直说,只要让他俩明白该干些什么就行了,吩咐道:“这你别管,你们对唐军说这两弟兄是你们乡邻,是你们带去投军的,只需将我们的两个兄弟带进去投军就可以了。”王葫芦一口应承:“当然可以。不过,大王,小民可是有言在先,他们的规定是准进不准出,要满3个月才可以离开。你的人进去后,出不来你可别找我要人。”刘斌忍不住一笑,觉得这个乡民憨直可爱,居然会想到找他要人,便马上给他吃一颗定心汤元:“放心,出了问题我们自己担戴,不找你要人。”凌敬觉得两个人同去不妥,小心起见,插嘴道:“不能让他俩同去。人心难测,他俩拿了银两,带着我们的人投唐军后,告发我们的人怎么办?应当留一个在军中。”刘斌觉得凌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,点头赞同,对王葫芦说:“那就只好委屈你,由你的兄弟带我们的人进关。你就暂时留在我们的大营,等他们回来后,你才能离开。”王君郭心中暗喜:留在军中,伺机打探情报,正中下怀,想钻还钻不进来呢。但表面上却装起不情愿的样子,摇头道:“我不干。我兄弟我从小照看,他在里面,我在外面,万一大王你的大军攻进去后,我兄弟有个三长两短,我怎么向我老娘交待阿。银子我不要了,我还是带兄弟一同回去。”说完,从衣兜里掏银两要还给刘斌。刘斌见王葫芦不干,想了想,有了主意:“好办,见我们攻城,你的兄弟手臂拴上毛巾。我给军士下令,凡是拴上毛巾的唐军一律不杀。你兄弟不就平安了吗?”王君郭想了想,点头道:“这个办法还行,不过,你可得说话算话,叫你的士兵千万不要伤我兄弟啊!到时我兄弟有个三长两短,我可要找你要人啊。”刘斌见王葫芦答应了,心中高兴,拍着胸口道:“好好好,包在老夫身上,到时候找老夫要人就是了。”王君郭突然想起,夏军细作进关,必是察看我军虚实,现在就带该细作进关,必然会暴露我军兵力窘况,岂不给我军带来灭顶之灾?最好能拖延一天,让王小二今天把情报传递回去,使秦王有充分时间作准备,便找理由道:“我还得叫兄弟回去告诉老娘一声。你看,同来的乡邻都回去了,我俩没回去,两个人大活人一去就不回,我老娘岂不气得哭瞎眼睛啊。只有等我兄弟回来后,明天才能去。”刘斌有点犯难了,担心王葫芦的兄弟一去不回,岂不坏了大事,急忙问道:“你家离这里有多远?”王君郭随口胡诌道:“不远,40里地,今天去,明早准回来。大人你别担心,这么多银子,一辈子也见不着的好差事,谁都愿干。再说,我还在大营啊。”窦建德觉得,这种事不能强迫,要讲个心甘情愿。别人说得也在理,回去给老娘说个信也是人之常理。何况,也不在乎一天时间,便对刘斌说:“让他回去说个信吧,明天去也成。”刘斌细想也觉得在理,只要留一个人质就不怕他不回来。再说,自己也需要时间给细作面授机宜,便答应了。王葫芦对王小二说:“兄弟,你马上回去给老娘说个信,明天一定赶回来啊,大王给了我们这么多银子,不回来可对不起大王。”说完,又给王小二递了个眼色。王小二会意,点头道:“我马上就回去,明天赶回来。”说完,又装憨,从身上掏出银子往刘斌手上递,显得很诚恳地说:“俺还没为大人做事,这银子俺不白拿。”窦建德觉得这乡民还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小人,何不再施惠与他,使他感恩戴德为自己效劳,便笑着道:“拿着吧,本王再给你20两银子带回去孝敬娘亲。”说完,叫来随从,又拿了一锭20辆的银子地给王小二。王小二口头连连称谢,接了银子,揣进怀里,又对王葫芦道:“我明天一定赶回来。”转身离去。王小二里去后,王葫芦以防引起怀疑,进一步装憨,显得有些傻乎乎的,又提出了新的要求:“管饭不,管饭我就留下,不管饭我就不干。”窦建德哈哈大笑,暗想:这乡民朴实可爱,留在大营岂有不管饭之理,便说:“酒肉款待!银两你留着。”王葫芦笑嘻嘻地说:“那我就留下。”把银两放回衣兜。又补充道:“夏王既如此宽厚,小民有手有脚,劳作惯了,闲呆过不惯。再说,得了大王许多银两,还要白吃饭,小民过意不去。咱也可帮夏王干点事,比如烧火煮饭担水劈柴什么的我都能干,反正不闲着就行。”“不愿闲着,看来是劳作惯了。我也不喜欢游手好闲。”窦建德乐得一笑,他也是农民出身,知道老百姓一天到晚空手耍不贯,便对旁边一位将军说:“张将军,带他到你营中当火头军吧。”张青将军领命,示意一军士领着王葫芦离去了。刘斌叫过两个细作,吩咐道:“尔等明天混进关去,要了解唐军有多少兵马,兵力部署,粮食状况,武器装备,战略意图等,一并弄清楚。但有军情,用箭射下来,箭尾栓上百绸,便于我们查找,就射在这区域。”刘斌随手指了指汜水河对面的一片空旷区域向两个细作士兵示意。细作连连点头。
《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》精彩章节赏析
二、绝处现生机
昔日歌舞升平,喧哗鼎沸的大都会洛阳城已面貌全非。人们已经看不到店铺商贾吆喝,茶房老叟唠嗑,歌馆丝竹声声,舞楼长袖飘绸的繁华景象。举目望去,俨然就像是走进人间地狱。街道上,血迹斑斑,衣物乱扔,老妇哀嚎,小儿哭泣;散落的珠宝首饰、黄金白银没人捡,到处是争抢食物的饥民。不远处,几个百姓正在一棵杨树上剥树皮。树上一大群乌鸦“哇、哇、哇”地叫个不停。大树旁边有气无力冒烟的锅中,有小孩头骨在浮动。沿街到处是伤亡军士和百姓尸体,几个军士抬着死尸往车上扔。街头的角落,活着的老百姓骨瘦如柴,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,恰似走肉行尸,一双双呆滞的目光毫无生气地望着从身边跑过,呼喊着“救兵来了”的探马。
探马跑过街道,穿过洛阳皇宫大门,又沿着高高向上延伸的洛阳皇宫的石级快速往上奔跑,口中不停高喊:“救兵来了,救兵来了,救兵来了……”
洛阳皇宫,殿阁峥嵘,肃穆庄严。尽管经战火的长期困扰,但仍不失雍容华贵的风采。隋朝虽然大权僭落王世充之手,然而那坐落在汉白玉垒台上的大殿依旧金碧辉煌,光彩夺目。举目望去,红砖碧瓦,檐牙高啄,宝顶擎天,雕龙蛰伏。巍峨壮丽的皇宫,并非因江山易主而黯然失色;除了大殿正面顶上巨幅横匾的国号由“隋”改为“郑”的区别外,其它一切照旧,仿佛依然在向人们炫耀大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统江山的雄风。正所谓:江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斜着往上延伸的皇宫大殿通道石级两边,卫戍士卒持槊而立。看到迎面跑来高喊“救兵来了”的探马,他们没有拦阻,任其狂奔而过。
城墙上,听到“救兵来了”这一天大的喜讯,守卫的士兵跟着探马的呼喊声一齐高呼起来:“救兵来了,救兵了……”呼喊声扩散开去,愈来愈大,片刻之间,整个洛阳城都响起了“救兵来了”的欢呼声。
洛阳王宫大门。探马疾步迈向门坎时,被高门坎绊倒,扑倒在地时,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。他顽强地爬起来,迈着艰难的步子跌跌撞撞继续向前跑,口里依然不停的喊:“救兵来了,救兵来了,救兵来了……”
宫殿内,龙凤绕柱,画栋雕梁,彩屏跃雀,鹤兽呈祥。更有那檀香缕缕沁人肺腑,琴瑟靡靡余音绕梁。
大殿正前方几节阶梯上面,头戴王冠,头发卷曲、满脸络腮红毛,体魄健壮的郑王王世充高坐龙椅上,玻璃球般的蓝眼睛目光逼人,使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善于思考,智慧非同一般,是个权力意识强烈,有极强号召力的人。他看见探马高喊着“救兵来了……”跌跌撞撞跑来,心里一喜,知道大事成了。平时一贯持重,善于在群臣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,以免被下属揣测内心、乘虚而入的他,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,阴沉的面容顿时有了活力。他急促地离开龙椅,为防绊倒,顾不得君王的仪表,竟拽起拖在地上还不太习惯穿着行走的龙袍,迈着快步跨下台阶,急不可耐地倾着身子等待探马临近禀报军情。
王世充本姓支,具有西域突厥人血统。其祖支颓耨,从西域迁居陕西临潼,因母改嫁霸城人王粲,故改姓王。王世充儿时家境不好,经常受人欺负,故勤奋好学,希望将来出人头地。喜好历史,精于兵法,通晓法律。隋文帝时,为左翊卫,以军功拜兵部员外郎,后升迁苏扬州丞,兼领江都宫监。他窥测隋炀帝杨广颜色,阿谀逢迎,获得隋炀帝宠信,背地里勾结豪强,收买人心。杨玄感反隋时,朱燮于江南起兵响应,王世充募江都万余人破之。齐郡农民义军孟让率十万众至盱眙,王世充又设计袭破之。616迁江都通守,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。次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,进逼东都。隋炀帝命王世充为将军,统率诸军十余万屯洛口拒战,被起义军击败,只剩千余人。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阳。隋炀帝死后,王世充与元文都、卢楚等立杨侗为帝,杨侗以王世充为吏部尚书,封郑国公。同年七月,王世充杀元文都等,专制朝政。此时李密虽破宇文化及,屯军河南洛阳市北,但兵力损失很大。王世充乘机进击,大败之。李密势衰降唐,王世充收集其余众,实力更加壮大,自封太尉、尚书令,权倾朝野,出入乘龙辇,入朝不卸佩剑,视天子如玩偶。619四月,王世充野心毕露,毒死隋帝杨侗,称帝即位,国号郑。
宫殿大堂两侧,手持笏板的文武官员左右排列,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追踪着跌跌撞撞,迎面而来,发疯似的高喊“救兵来了……”的探马,已经濒临绝望,智力明显下降,反应都有些迟钝的文武百官终于恍然大悟是怎么回事后,忘记了作为国家高级官员上朝时应保持的矜持,欣喜若狂地跟着欢呼起来。
身受重伤的探马临近王世充时,又一跤扑倒,又艰难地半直起身子,口角流血,他捂着胸口,气喘吁吁地禀报道:“禀告、禀告大王,我乃王琬将军手下亲兵,受王琬将军之命,星夜前来禀告军情。进城时追兵临近,小的跃马过桥,不慎将夏王书信掉进了护城河,被秦王李世民夺去了。小的该死!”死里逃生的探马死到临头也没忘了自己的责职,急忙申辩信件遗失的原因。
大将军单雄信面对忠于职守,拼死完成报信重任的探马,并没有半点怜惜之情,却没忘了这个时候也要打官腔显示自己的权威,他出列厉声呵斥:“大胆,生死攸关的书信竟被唐军夺去了,该当何罪!”
尾随探马追上来的大将杨公卿慌忙替军士辩解:“不能怪他,我亲眼所见,能冲破唐军封锁已不易,他尽力了。如不纵马跃桥,必被唐军活捉!为抢回那信剑还死伤了几十个弟兄。我如果不跃马过河,也难逃性命。”
王世充向单雄信摆摆手,示意不要责难军士,又侧过头来安慰探马:“带回了好消息,这就够了。快讲,夏王怎么说?”看到探马口角淌血,说话吃力,已经直不起身子,他又伸手指了指两边的侍卫,示意侍卫扶起探马。
两个侍卫出列扶起探马。
探马吃力地说:“夏王、夏王已经率10万大军前来解救洛阳。我出发时,10万大军已到荥阳,预计五天时间就会赶到。夏王要我们做好准备,但看来救的夏军狼烟升起,便两面夹击,方能一举歼灭李世民于洛阳城下。”
王世充喜出望外,窦建德竟亲率10万大军来救洛阳,这是天大的喜讯,情不自禁地摊开双手,颤抖着,旋即仰天大笑:“哈哈哈,朕的侄儿王琬不负朕望,终于搬来了救兵,来得正是时候。此乃天助朕也。朕早就说过,两军鏖战,双方都拖得精疲力竭,谁能坚持到最后,谁就是胜利者。来人,赏银百两!”
探马说话愈来愈吃力,不停喘息,声音渐渐变小:“大王,小的不求银两,但求大王赏饭一碗。小的为禀军情,星夜赶路,三天三夜粒米未沾。”
“苦了你啊,朕的好勇士,带回了天大的喜讯!”王世充脸露赞许之情,点头应允:“银两要赏,饭也要赏。朕还要给你加官进爵!来人,带他去御善厨好生款待!”
侍卫正要扶着探马离开大殿,探马突然“扑”的一声,狂喷一口鲜血,头一歪,眼珠渐渐凝滞,咽气了。
几个侍卫将探马尸体抬出大殿。
王世充甩了一下衣袖,回到龙位坐定,重新摆起真龙天子颐指气使的威仪,双手按在龙案上,双目扫视着大殿上的文武官员,最后,把目光停留在排在文官列之首的丞相段达身上:“段爱卿,洛阳城的粮食还能坚持多久?”
身材高大,垂着长须,目光有神的丞相段达出列,躬身回禀道:“李世民从去年7月至今,围攻洛阳8个月,断了洛阳城所有粮道,城中百姓早已断粮,树皮剥光,野草吃尽,饿死不计其数,黄金白银没人要,能吃的东西人人抢,有的百姓已易子而食。原来城中居民有3万户,现不到3千户,已十室九空。军中粮食按每天吃一顿计算,最多只能坚持半月。为了生存,现已有军士偷偷杀马充饥。如果把凡是能吃的都参合进去,最多也只能坚守一个月。这样下去,军士无粮体力不支,根本无法打仗。”
段达,武威姑臧人。父亲段岩,朔州刺史。段达三岁便袭爵襄坦县公。长大后,身长八尺,美须髯,喜欢弓马。处事缜密老练,颇有心计,隋炀帝为大都督,领亲信兵,常置左右。隋炀帝征辽东高丽,平原郝孝德、清河张金称等揭竿造反,令段达打击,数次被义军打败,因其用兵谨慎,被义军轻蔑地称为“段婆婆”。后用计将义军打败,班师回京。第二年,隋炀帝再征辽东高丽,使段达留守涿郡。此时盗贼蜂起,段达从不主动攻击,坚持守城自保,众将都认为他怯懦,实为保存实力伺机坐大之长远打算。隋炀帝驾崩,段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杨侗为主。后来元文都等与他预谋诛杀王世充,段达把此事悄悄告诉王世充。王世充叫他为内应,一举除掉了元文都等人,由此有大功于王世充。王世充破李密后,篡位称帝,任段达为司徒兼丞相职位,大凡军政大事,皆参考段达意见。
“能坚持一个月足矣!只要夏军一到,李世民必亡。”王世充听说粮食还能坚持一个月,心里踏实了,又侧头向武官行列,问排在第一位的左辅大将军杨公卿:“左辅大将军,我军还有多少士卒能战斗?”
大将军杨公卿出列禀报:“我军原有5万人马,现已死伤过半,能战斗的不足2万人马,余下的也精疲力竭。”
王世充又问道:“唐军情况如何?”
杨公卿抱拳作揖,禀道:“唐军处境也不妙,围城八个月,5万人马剩下3万左右,能投入战斗的也不足3万人。以前他们每日生三次火,现在每日生两次火,可见粮食也成问题了。”
“李世民在与朕拼耐力,朕终于拼赢了!”王世充精神振奋,喜上眉梢,随后狠狠一挥手:“传令军士们,再坚持几天,夏军一到,我们就胜利了!”
右辅大将军单雄信出列禀道:“李世民夺去了夏王的信札,得到了夏军来救的消息后必然有所动作。他的玄甲军无论如何勇猛,区区3万人马,绝难抵挡夏王士气高昂的10万大军,极有可能乘夏军还没到达之前,马上撤军。以在下之见,我们应该考虑乘李世民撤军之际,追尾掩杀,方能大获全胜。”
杨公卿摇摇头,深有感触地说:“不可。李世民足智多谋,勇猛无比,打仗不循章法,总是身先士卒、冲锋陷阵。我与圣上征战多年,从未见过这等拼杀魔王。对付这种罕见的军事怪才,我们不得不采用司马懿在五丈原对付诸葛亮的手法,闭门不战。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,围困洛阳城达8个月之久,旨在洛阳城下一战定乾坤,岂可轻易撤军?愚臣之见,断不可冒然出击,静观其变乃是上策。”
段达点头赞同,出列禀道:“杨将军所言极是。我们不要过于乐观。窦建德离洛阳还有几百里之遥,这之间还有许多变数。如果老臣没估计错的话,李世民不但不会撤军,还极有可能分兵去虎牢关迎战夏军。而窦建德生性多疑,果断不足、冷静有余,一旦李世民在虎牢关巧施计谋,凭险抵抗,不知李世民底细的窦建德势必停滞不前。只要拖上一个月,我等即便不战死,也会饿死在洛阳城中,所以必须作最坏的打算。”
群臣纷纷赞同,点头称是。
王世充搔头思忖,听到探马禀报救兵快到的好消息,本以为已高枕无忧了,段丞相的话无异当头一盆凉水。不过,虽然不中听,细想又不无道理,理当考虑周全以防万一。他征求意见道:“爱卿有何良策?”
段达显然已经过周密思考,用不可变更的口气说:“一是坚持不战,保存实力,静候夏军到来;二是改变粮食平均分配制度,将士兵分为两等,挑选身强力壮者为精兵,担负守城重任,粮食保证每日两餐,使其有足够体力应付敌人的攻击。年老体弱伤病残分为一类,每日只给一餐,能维持生命就行了。再把马匹集中管理,必要时统一杀马分给守城军士充饥,避免军士偷偷杀马争抢食物引起混乱。这样,万一窦建德援军发生意外,短时间不能到达洛阳,我们方可坚持更长时间。”
“爱卿所言极是。就依爱卿所言。”王世充点头,又对众将说:“你们马上下去,按丞相之言行事。”
小说《盖世英雄,东方战神》阅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