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文学
热门小说推荐,精选佳作每日更新

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免费阅读,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章节在线阅读

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是由作者“闻信 ”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中都市种田类型小说,陆远是这本小说的主角,第91章是这本书的最新章节,已更新120796字。

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免费阅读,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章节在线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乡下赶集基本五天一次,公社和县城的赶集时间都是统一好的。以农历为准,比如逢初一、初六、十一、十六、二十一、二十六,这六天才有集市。这么规定时间的目的,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赶圈集。赶圈集是指有些人从这个…

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免费阅读,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章节在线阅读

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陆远这边已经出师,对磨洋工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,今天也不用再追随三舅。然而让陆远想不到的是,三舅倒反天罡,开始追着他走。话说回来,对于一个说话好听,能聊一齐儿的俊小伙,哪个老头能不喜欢呢,尤其跟着陆知青还能蹭两根好烟抽。只见在地头树荫下,陆远跟三舅悠闲地坐在石头上,嘴里叼着烟,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,气氛颇为闲适。不远处,四队长远远瞧见这一

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精彩章节赏析

乡下赶集基本五天一次,公社和县城的赶集时间都是统一好的。

以农历为准,比如逢初一、初六、十一、十六、二十一、二十六,这六天才有集市。

这么规定时间的目的,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赶圈集。

赶圈集是指有些人从这个地方的集市买了东西,第二天到另一个地方的集市去卖,从中赚取差价牟利。

现如今这种行为被称作投机倒把,是犯罪,是不允许的,是严厉打击的对象!

不过集上买卖交易的物品并不多,基本是农民自产自销的一些物品,又或是一些手工制作的生活用品。

比如簸箕、扫把、背篓这些。

当然也会有蔬菜和鸡兔类家禽家畜。

不过像鸡兔这类禽畜,以及河里钓的鱼、山上打到的猎物,得有生产队开具加盖公章的自产自销证明,才允许出售。

国家统购统销的粮食、猪肉等,是不允许进入集市交易的。

一旦被管理人员发现,不仅会没收物品,还会被按上投机倒把的罪名。

虽然有些物品禁止交易,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,仍有人私底下偷偷买卖。

买家和管理人员勾连,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假装看不见。不过,一旦你买了这些东西可就要当心了。

管理人员不管卖家,不代表不管买家。

在你交易完成时,管理人员会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你面前,将你买的粮食等物品没收,到时候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。

像这种情况,大多不会按投机倒把的名义走流程,当然也要看对方的心情。

这些都是陆远离家时,陆父嘱咐过的。

陆远倒是不担心两个小姑娘,毕竟她们是去供销社,即便赶上集市也不会去买粮食、家畜等物。

临分开前,三人约定好午饭时间,碰头地点就在县上的国营饭店。

陆远一路朝邮局走去,沿途观察着四周景象。

现在也算安定了下来,马上要有自己的房子,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。虽说还不清楚上工的难度,但陆远觉得自己应付得来。

即便这个时代的建筑房屋没什么可看,可架不住陆远此刻心情好哇。

放眼望去尽是土坯房,少数砖瓦房点缀在其中,二层小楼只有那么零星两三栋。

最让他感到惊奇的是,路上十个人,有一半边走边抽着大烟袋,不光男人抽,女人也抽。炸裂的是,陆远看到两个小姑娘腰上也吊着烟袋。

陆远吧嗒两下嘴,大前门昨天全给了李根田,只好从空间取了根华子出来。

“刺啦”一声划着火柴点上,随着人群边走边抽起来。

入乡随俗了个透彻。

邮局寄信的人不多,陆远买了一套信封、信纸、邮票,之后又和工作人员借了笔,来到旁边的排椅上,就那么半蹲在地上,趴在排椅上写。

写好后回到柜台,还了笔,打开旁边的乳胶瓶,用小刷子将邮票黏贴好,之后再刷好封边就完事了。

出了邮局,陆远直奔粮站和食品供应站。

在家有母亲打点生活,陆远过着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日子。

到了乡下,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,不关心物价的生活已经是过去式。

他还要在这边生活四五年时间,虽然现在不买,但了解一下粮食、副食品等行情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一番打听后,了解到太平县这边大米价格是一毛八一斤、富强粉一毛六一斤、玉米面八分钱一斤。

豆油九分钱一两、菜籽油八分钱一两,不过限量供应,每人每月二两。

当然了,上面这些物品都要凭票购买。

陆远本就是打听价格,如果想在粮站买东西,也会提前将全国粮票换成地方票,那样还能多换下来几成。

来到食品供应站,肉已经卖光了,就连瘦肉都没剩下。

这年头大家肚里没油水,肥肉才是上选,尤其五指厚的肥肉最抢手。

陆远看了看时间,这才上午八点四十五分。

很快,各类肉价也打听出来。

鸡肉六毛二一斤、猪肉八毛一斤,想买猪肉的话,最好天亮之前就来排队。

鱼类价格便宜些,两斤以上的两毛一斤,五斤以上的三毛一斤,不过现在没货。

出了供应站,陆远接着往供销社而去,那里才是他大采购的地方。

今天不是集市,供销社内人稀稀拉拉并不多。

陆远也未见到张红娟和魏思思,二女应该买完离开了。

这里的东西很全面,覆盖面也广泛,只不过基本需要凭票购买。

除了日用的火柴肥皂等日用品,也有粮食、猪肉、鸡鸭、铁锅、菜刀、碗筷、糖、布等。

日用品基本是农村常见的物件,像自行车、手表这类现代化物品是没有的。

溜达一圈后,陆远开启土豪购物模式。

铁锅、锅盖、篦子、砂锅、盘子碗筷、煤油灯,再来五斤煤油。

暖瓶、菜刀、手斧、铝制饭盒、蚊帐、肥皂、锁头三把……

火柴少买点,储物空间里还有几个打火机呢。

饼干、鸡蛋糕等普通糕点,北方已经取消用票,那就各来一斤,为以后从空间取食物吃打掩护。

酱油、醋都是八分钱一斤,可瓶子贵啊,一毛二一个。

他在这边要住几年,不是几天,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可日常生活中使的用的不能吝啬钱,况且他也不缺钱。

暂时看到的、想到的就这些,如果没买齐,那就只能以后有空到公社那边的供销社去买。

一顿消费下来,花去几十块钱,陆远倒是不心疼,只是工业票、副食品票的减少让他有些揪心。

这么多东西不好拿,只好又买了个背篓。

临出门,陆远见柜台一角摆放着收售鸡蛋的牌子,便过去询问价格。

结果惹来售货员意味深长的一笑。

原来牌子上虽写着收、售,可从来都只是收购,就没一枚鸡蛋从这卖出去过。

陆远点点头,表示明白了,鸡蛋属于营养品,到了饭桌上那也是荤菜,算得上有价无市的物品。供销社收购上来,也会被上级部门收走,要不就是被他们内部消化掉。

农村都有鸡屁股银行一说,家里的酱油醋等日常开销基本全靠鸡蛋换取。

供销社收价虽然低了点,可相对安全,不用担心被抓,还有就是随时来都能卖掉。

陆远了解完,把大黑锅绑好往背上一扣,拎着背篓就出了供销社。

小说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阅读结束!

阅读全部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