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都市种田小说的你,有没有读过这本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?作者“闻信”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陆远形象。本书情节紧凑、人物形象鲜明,深受读者们的喜爱。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中,最新章节第91章,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!
陆远小说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章节免费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“到农村去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…”礼堂内嘹亮且富有感染力的歌声,吵得靠在角落打盹的陆远下意识睁开眼。誓师大会结束,大批胸前系着红花的知青们离开礼堂,在锣鼓声跟鞭炮声中踏上下乡的旅程。陆远…
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可这么多菜从园子里腾出来,一时间他们也吃不完,用不两天就放坏了。老知青们一商量,决定便宜点卖给新知青,顺便当个人情送出去。结果谁知道新知青压根不买账,他们这段时间可是没少受老知青的气,别说便宜,就是半价,人家都不买。新知青不买,这不就是把老知青架起来了吗!老知青认为我们明明是好心,有便宜让你们占,结果你们非但不领情,还反过来认为我们在占
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精彩章节赏析
“到农村去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…”
礼堂内嘹亮且富有感染力的歌声,吵得靠在角落打盹的陆远下意识睁开眼。
誓师大会结束,大批胸前系着红花的知青们离开礼堂,在锣鼓声跟鞭炮声中踏上下乡的旅程。
陆远在家人的拥簇下进入火车站站台。
“上车饺子下车面,儿子,这饭盒里的饺子要先吃,放到明天就该坏了。”
“芝麻烧饼、白面馒头这些你大姐用油纸包的严实,放上两三天也不会有事。”
在陆妈叮嘱时,陆爸以及陆远的三个姐姐一个小妹,已然用手中物品将他武装起来。
此时陆远背上是铺盖卷,军用水壶和军绿色挎包交叉挎在两侧。
一只手的网兜内是搪瓷脸盆、大小两个搪瓷杯、牙具等日用品。另一只手拎着个印有四九城火车站字样的旅行包。
这已经是精简之后的结果了。
带不走的,之后会通过邮局寄过去。
望着身上大大小小的包裹,陆远仍有种不真实的感觉。
他是一个穿越者,半个月前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如今的七十年代四九城。
与大多穿越者不同的是,他这辈子不但父母双全,还有三个姐姐、一个双胞胎妹妹。
这样七口人的大家庭在这个年代极为常见。
虽说年代艰苦,可他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差,这点从陆母为儿子准备的吃食上也能体现出来。
家里饭桌上经常有白面馒头那是瞎说,但二合面的馒头绝对要比别人家掺的白面多。
偶尔还能在饭桌上见到荤腥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有个好家庭。
一家之主的陆大志六级焊工,每月工资72.55元,仅他一人的工资就足够养活一家子。
陆母韩春梅是肉联厂后勤职工,三个姐姐也都有各自的工作。大姐已经嫁人,二姐三姐还未结婚,所以每月关饷要上交。
陆母会给两个女儿留零花钱,剩下的则光明正大给陆远攒起来。
对此,两个姐姐没有意见。
如果说抱怨,也只是嫌零花钱少了些。
周树人曾说过,皇帝爱长子百姓喜幺儿,何况陆家就这么一棵独苗。
从小到大,家中好吃的、好穿的,必定是先紧着他。
时代特色,韩春梅成功将女儿们调教成了“扶弟魔”,一家子把陆远当“打手”养着!
当然,陆远也不负众望,去年大姐被姐夫欺负,得到消息后,他跑到大姐家把姐夫一顿爆捶,不是假把事,是真打。
大姐夫在床上躺了两天,能下床后立马带着父母来陆家赔礼道歉,好说歹说将大姐接了回去。
其实打不打不重要,重要的是娘家有人撑腰,愿意做你的退路。
不夸张的说,陆远在家过着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舒坦日子。
生在这样的家庭,算是享受到了投胎的福利。
然而,不巧的是今年他和妹妹刚好高中毕业,更不巧的是还找不到工作。
如今是一九七三年,按规定,每家每户除了有工作的子女外,只能留一个孩子在家,其余的必须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
城镇内的工作岗位处于饱和,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,压根就没有多余的位置安排。
陆家生活条件是不错,可毕竟不是干部家庭。
即便一般干部家庭子女,想在四九城安排工作同样困难,厂区的名额早已内部消化。
三个姐姐都愿意把工作让出来,可遭到陆大志和韩春梅的反对,女儿有工作在婆家也有地位。
韩春梅偏心儿子没错,可也心疼女儿。
父母商量之下决定陆大志早退,陆远接父亲的班。
得知父母决定,陆远傻了,放着七十多块的工资不要,让他去挣那十几块的学徒工资?!
虽说陆父退下来也能去打零工,可不是一个性质啊!
前世的陆远爹不疼娘不爱,父母离异后各自重组家庭,他也就成了没人管的累赘。穿越过来半个多月,他在这个七十年代的大家庭里体会到不少温情。
最终,陆远拍板决定自己下乡,妹妹留下。
如今乡下可不是好地方,对女知青,尤其漂亮的女知青更不是个好去处。
虽说陆远没经历过这个时代,可下乡知青的事迹,他在后世通过书籍和电视也了解一些,后世的伤痕文学可不少。
当然了,男知青里也有渣子。
《小芳》里是这么唱的,“在回城之前的那个夜晚,你和我来到小河旁…”
现在不是“老三届”下乡的时候,那阵不但有补助,去兵团还有工资可拿。
刚开始大家对下乡生活满怀热忱,一律是“滚一身泥巴,炼一颗红心。”
可到了地儿,才知道日子是特么真不好过!!
随着下乡知青的大量信件寄回家中,大家都知道乡下不是个好地方,家里有能耐的,谁舍得把孩子往乡下送。
陆远虽说娇生惯养,可作为哥哥的担当还是有的。
更何况,作为穿越者,他有金手指这个依仗。
一个月前,身处二十一世纪的陆远,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多了个二十立方的储物空间。
当即把他搞得又惊又怕。
熟读网络小说的他立刻意识到危机,恐怕…末世即将降临。
虽然不清楚是怎样的末世,但多储备物资肯定没差。
就这样,陆远花光了手头积蓄,手机APP能贷的一个没落下,储物空间货架上摆放的那叫一个满当。
另外他还租了个花园洋房顶楼,找装修师傅直接焊接了个钢铁堡垒,怎么一个结实了得。
就在他忙着储备物资、观察天气,等待末世降临的时候,系统把他干到了七十年代!
说不懵那是假的,这找谁说理去,储物空间的物资除了米面粮油,剩下哪样也不好拿出来示人。
而且半个月接触下来,家人已经开始嘀咕他的性情有些变化,索性趁着下乡的机会离开一段时间。
七七年高考恢复,七八年大批知青返城,算下来也没几年苦日子。
况且陆远身上被母亲塞了不少钱和票,至少要比别的知青少吃很多苦。
小说《年代1973:从知青下乡开始》阅读结束!